close

從將軍嶼回到望安,天色未暗,同事又打算去睡回頭覺了,對於這裡一無所知的我,不想浪費時間,一個人騎著租來快肢解的機車環島去,

第一站來東安村社區入口的網垵口,

「網垵」是望安的舊稱也是望安島南方的最大聚落,位於聚落東側的網垵口是一處弧形海灣,因為是早期漁民牽網的沙灘而得名,網垵口潔淨沙灘綿延約一公里長,是望安知名的景點,目前已經沒有船隻停泊;沙灘草地是綠蠵龜上岸產卵棲地,此區目前已劃設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圖中海灘上的足跡是人為的, 大白天綠蠵龜很少上岸的,

無人的沙灘上只有我和拍打在沙上的白浪,還有不知明的腳印,一陣陣南風吹來令人腳步站不穩,是在告訴我要往下一站去了,

騎著機車,對於這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下一個景點是什麼,只知道沿著大路走就不會迷失,不過我還是選擇走往巷弄間,體驗下一個驚奇,

難得洩洪的望安水庫,

水庫出海口,沙灘被洩洪的積水沖斷成二截,

第二站來到望安的中社村,原名「花宅」的中社古厝,由村落透過海灣往西望可見花嶼,故名「花宅」,中社古厝為台灣僅有的集體民宅遺址。

村落形成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村中古厝幾乎都是年代久透的咾咕石建築。相傳花宅設村之初,先民觀察當地地形,周圍環山圍繞,宛如蓮之瓣,於是在中央花心附近建屋,因此名為花宅。民國六十年,蔣經國先生巡視該村時,因為該村地理位置居於望安島的中央,遂改名中社。

進入這村子,古厝聚落有秩序的建造,每戶人家的側門,都緊鄰著小巷一一相對,這便是於海盜侵擾時,可以利用側門逃跑並奔相走告,這種窄巷稱為「互助巷」。

舊有的古厝大部分使用咾咕石來築牆,少部分有錢人家,才會用玄武岩,迎風面的咾咕石間隙較小,像這種老式建築技巧,現在鮮少看得到。

窗檽門楣的雕花紋飾也非常講究,窗櫺部分,最出名的花雕窗櫺就是曾姓花宅的正門口,兩旁的窗戶便以紅磚砌成「曾」字,

另外也有討喜的「囍」字;還有當時最流行的以竹卷狀為窗柱的書卷窗,這些都還能在中社古厝群裡面發現,

步行在中社的聚落內,仍見不少屋宅門牌標示著花宅。

 聚落裡人口外移嚴重,因為鄉內經費不足,古蹟維護僅能依靠居民自行負擔,許多古厝都因人口外移而放任其自然毀壞,政府與其口水戰,何不多花心思搶救這些可貴的文化資產,

沒有很多時間停留,因為天空又下起大雨了,車上沒雨衣,淋著雨沿著後段環島公路回海龜館去,回程意外經過望安另一知名景點─天台山,雨勢變小,想冒雨前往一探究竟,

灰濛濛一片,又飄起雨來,深怕雷擊,不敢循著木棧道上山尋找呂洞賓的仙人腳印,還是趕緊回海龜館取暖休息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ifl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