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昨天的試駕,下班就信誓旦旦地計畫,今天一定要從家裡出發經四維路沿著觀音亭北側海堤段自行車道騎到終點觀音亭,
回家放下包包,喝口水,整裝準備出發,出發前請房東先幫我將輪胎充飽,因為先前學長就有特別交代,我這麼胖一定要先將輪胎充飽,否則小紅一定會被我壓垮的,-_-|||心眼真壞!
好心的房東先生使勁的幫我的小紅增添能量,車上還釣著今天剛買的鯨魚洞燒酒螺,不好意思,我打算私藏,所以沒房東的份,辛苦他了!
隨身帶著攝影配備和簡易行李後搬著客廳的小紅出門,單車門外漢的我,這身業餘版的裝備,我只有一個重點~防曬是一定要的啦!雖然太陽漸漸西下,但是還是不可小看紫外光呢!
從西衛里光復路接四維路騎到觀音亭北側海堤段外,沿著海堤邊自行車道朝著觀音亭的方向前進…
上路沒多久後就遇上不少迎面問好的來向騎士們,男女老少都有,來自陌生人的親切問候,聽在耳裡心頭都暖了,愛笑的我當然也不吝嗇於分享自己的笑容跟問候給其他人。
四維路的自行車道,其實是利用現有人行道,結合青青草園的自然綠茵,整建而成的綠色景觀道路,由六合路連接至觀音亭自行車道,全長約1800公尺,
第一站來到四維路與文光路口設置的「鄉土種原生植物園-人工濕地」,其內完整呈澎湖現有的在地原生植物,主要功用為淨化並改善水質,並可提升市區土地利用價值。
觀音亭北側海堤段,澎湖人的古地名稱法是「草蓆仔尾」,四維路底過去由於緊鄰垃圾山、火葬場及第一公墓,人煙罕至,造成當地土地閒置,長滿大片雜錯的銀合歡,更是少部分民眾亂丟垃圾、廢棄物的另類選擇,髒亂不已。可以說是馬公市郊藏污納垢的一塊區域,因此澎湖人幾乎不涉足這塊區域。
這片被遺忘的區域,終於在前縣長執行下,強制將這片濫葬崗的墳墓遷徙至納骨塔、規劃整頓垃圾山、火葬場後,並整地綠化,目前掩鼻臭味不再,最後鋪設數公里的海堤自行車道。
目前草蓆仔尾已經化身為馬公市民以及遊客傍晚從事休閒活動的重要地點,舉凡騎腳踏車、散步約會、甚至有人在附近打木球,現在草蓆仔尾不再是澎湖人的禁地,而且正持續展現其獨特的風華!
觀音亭北側海堤段自行車道的起點─草蓆仔尾段,夕陽倒映在正在退潮的潮間帶上,
綿延出海的堤防,令人不禁想走往終點,看看是否能夠更接近夕陽呢!
突出的海堤,幾乎超出西嶼虹橋,將一天的怨氣通通丟進大海,心靈有種舒體通暢的感覺,
以夕陽當背景的小紅,感覺非常幸福,
觀音亭自行車道旁的海岸水泥化已經是事實,雖然可惜,但是因此能讓更多人分享它的美景,似乎也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政府若在當初規劃設計上能夠更符合生態工法應該更為妥適,
順著堤防邊的自行車道直直騎去,筆直的車道騎起來很舒服,踩著踏板的腳步也不自覺的加快…
觀音亭自行車道旁點綴的石造涼亭跟石桌椅,提供遊客可以隨時休息,
海堤旁消波塊上被亂無章法的寫滿書法字,據聞這是澎湖地區知名書法家的名作,感覺非常突兀,一開始還以為是附近居民的抗議文字,這些所稱『名作』不僅讓人看人毫無美感,反而還覺得有髒亂的厭惡感產生,
觀音亭自行車道旁的海面,每到傍晚,陽光就會把海面染成金色的波光,趁著退潮之際,在潮間帶釣魚、撿螺的民眾不少,這裡雖然已經過人工污染,不過魚獲量還是非常驚人,一晚下來也可捕捉數條石斑魚,
夏季晚風吹在臉上是溫的,不斷加速往前行的身體是熱的,
沒多久即看見地上標示著自行車專用的磚道斜坡,人車分道,更顯安全,
由觀音亭旁海堤遠眺西嶼,欣賞夕陽及雲彩,有種寧靜美,
夜漸深、風亦涼,這時飆風馳騁起來才有快感;一路停停走走、拍照逗留,也耗時1個多小時,
一路平穩騎到海堤段的終站,卻發生很詭異的現象,終站被數個車阻圍睹,難道自行車到只規劃至這裡嗎?眼看觀音亭的帆船訓練中心就在眼前,縣府的美意怎會如此草率,
雖說如此,還是無法阻止我想要前進的心,扛起11.5KG的小紅越過一旁的人行道繼續往觀音亭前進,心中不禁小小埋怨,
當天正值月全食之際,晚間6點50分,太陽西沈,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氣層吸收、地球的夕陽反射出的暗紅色,於是出現這種詭異的紫紅色夕陽,
進家門後,上網跟老公報告今晚的"觀音亭小夜曲",雖然不是很長或很辛苦的路程,但總是我愛上單車運動的第一騎,持續運動超過半小時的這一點有達到就好,日後要如何增進肌力耐性進而消耗熱量,我想還是別太設限了。
年紀大了,總不能硬使蠻力來苦自己啊!
今天的路程圖: